美校宝:请不要批评孩子画的不像了!
一句话能点亮孩子的艺术人生,一句话也能泯灭一个画画天才。
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所说:“艺术能够帮孩子学习阅读、写作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现。”学艺术不仅是技能的提高,画画对孩子的影响,是一辈子的事情,抓住迸发火花的关键期,孩子将受益终生。
但是在画画的过程中,很多人在点评画时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“不错啊!画的挺像!”或者“画的这是什么啊!一点都不像!”像与不像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评价绘画的唯一标准。
但是我们得知道,画得像,并不是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。尽管现在的人们知道的很多,世界各地的美术馆也经常去逛,凡高、毕加索、莫奈也常常挂在嘴边,抽象、具象、超现实各种流派也能如数家珍。
然而,绝大多数人心理感叹佩服喜欢的依然是那些非常具象的绘画。“像就是好“”成为长久以来人们对绘画评判的共识。其实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涂鸦的欲望与本能,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,并且勇于表达自我。真正的儿童画不是考级的作品,更不是以大人意志为主导的画。
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
如果一个家长骄傲地向朋友展示孩子的最新“画作”,最常见的反应是笑问一句:“这画的是什么呀?”一般大人解读孩子的涂鸦之作,除了欣赏其天马行空的“童趣”之外,常见的判断标准是“像不像”:如果孩子画的“猫”像真猫,我们便夸孩子画得“好”。
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绘画的时候,若只依据自己的习惯性喜好去评价他们,就会陷入一个根本的误区。就会干扰和误判孩子艺术的健康成长和发展。
为什么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有很大的区别呢?
这是因为儿童绘画的特点,本质上更接近意象性绘画的特征,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的视觉和知觉还没有形成同步,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实际形象与形成的知觉形象有很大的差异,物体形象的大小、前后、高低、粗细等,在他们的知觉里没有明显的差异。
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,就站在原创的高点。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,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,以纯净的眼睛,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;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,都不是教出来的。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、米罗等人,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,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,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,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。
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,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,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,以绘画代替口语“说”出来。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和特点,儿童画出来的画面就具有了“意象”绘画的基本特征:形象简括夸张、线条粗率任性、色彩主观强烈。
5岁孩子的作品,形象夸张粗略,但我们依然可以一眼分辨出画的是什么。从这点上说,儿童是意象绘画的大师。儿童绘画本质上是非常接近意象(写意)绘画特征的。
所以,我们在欣赏和评判儿童绘画时,应该站在欣赏评判写意或意象绘画的角度下,像欣赏评价意象绘画一样来观看和品评孩子的画,否则就会得到错位的答案。